学校首页
校办首页
校办概况
办公指南
机构设置
规章制度
校友会
基金会
学习园地
资料下载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校办首页 >> 正文

王清连校长在2012级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2年09月25日 09:40  点击:[]

 

201292日)

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在全校上下喜迎第28个教师节来临、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级硕士研究生开学典礼,欢迎201235名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和31名职业学校教师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到来。“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教师之大幸,作为校长与研究生导师,此时此刻,我与大家一样,内心充满了喜悦和自豪。在这里,我谨代表校党委、校行政和学校全体师生,向经过刻苦努力和激烈竞争而获得成功的在座的研究生新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各位老师致以亲切的问候!

河南科技学院始建于1949年,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经过63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办学格局,向社会输送了70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分层发展、分级管理”的原则,积极开展重点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学科平台和学术团队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多学科协调发展、优势和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现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河南省特色专业和名牌专业。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学科平台22个。有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教学团队等省级团队8个。建有国家级现代蜜蜂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543人,其中专任教师1105人,博士、硕士生导师170余人,“双聘院士”5人,省、校级级特聘教授4人,教授108人,副教授389人;博士、硕士89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1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19人,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获得者38人。

学校大力实施“科技兴校”战略,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近五年来,发表学术论文9160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1443篇;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或参加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共计56项;主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高校科研创新人才工程基金等各级科研项目1270余项,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服务产生了巨大效益。学校培育的 “百棉”系列棉花品种、“百农”系列小麦品种、“百玉”系列玉米品种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坚实的学科基础、高素质的学科团队、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充裕的科研经费,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学校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依据国家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改革研究生教育,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研究生管理,建立“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汇聚有关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等,建立校级研究生教育协同创新联盟,促进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产业发展及社会进步相结合。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设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和课程创新工程,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研究解决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研究生培养的规律和模式,着力构建研究生教育创新与质量保障体系。全面实施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计划、硕士研究生考博计划等,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按一级学科组建导师团队,按二级学科组建导师组,大力推进导师组负责制, 鼓励和推进由单一导师培养为主向以导师团队为主转变,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自2007年开始独立招收研究生以来,已毕业了三届共50名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率为100%,人均发表科研论文2.4篇,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论文,3名研究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毕业生,5名研究生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已经融入学校新的建设和发展之中,在此,我代表学校向你们提几点希望。

一、要坚守学术理想,树立崇高志向,勇攀科技高峰

研究生教育是以学术为依托的高层次专业教育,是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未来学者和业界精英的培养类型。这首先要求同学们必须具有学术理想和职业精神。做学问也好,干事业也好,都是人生道路上的长期追求,需要大家看得更远一些,把理想、志向、责任放在职位、名利等可见的短期利益前面。

科学研究旨在探求真理,创造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大家攻读硕士学位,就是选择了科学研究之路,务须立宏志,求真知。我认为,要走好科学研究这条道路,一要明辨学术方向,要集成自己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素养,在导师的指引下,研究、判断、明确学术发展方向,如此才能有目标、有追求、有不竭的动力。二要拓展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推动人才国际化,我们要放宽眼界,以一种推动中国现代化、促进世界进步的胸怀和大气,去了解世界,把握世界。三要勇攀高峰。科学无止境,年青人有的是创新的勇气和魄力,只要矢志不渝,敢于挑战,每个人都可能站到新的科学颠峰之上。

二、要围绕社会发展,立足学科前沿,敢于挑战权威

进入21世纪,学科不断分化又不断交叉融合态势加剧,新学科、新领域不断产生,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科交叉,在尽快熟悉和掌握本领域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知识,才能使自己的研究与时代发展相吻合。同时,科学研究正在向宏观和微观两极端方向发展,使用常规的技术和手段已很难实现新的发现和创造,所以同学们要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创新欲望,善于学习和使用新的技术来研究科学问题。

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最大区别在于“研究”,在于观察和思考,在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找出规律。本科生是有问题有答案,硕士生是有问题无答案。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如果你不能独立提出问题,对问题的假定和研究是在他人已经提出并在学术界形成一定热度以后才反应过来,这种研究是“跟踪”式的,而我们更需要做“引领性”和“创新性”的工作。要从“跟踪”走向“引领”和“创新”,需要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同学,敢于挑战传统,挑战固有的学术范式和学术权威。所以,科学研究要有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无畏和执着,不迷信书本,不盲从前人,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敢于挑战权威。要善于在实验中、在实践中观察、发现问题。我在研究中,曾因为家门前的棉花杆堆得到育种启示,在观察棉杆时,发现棉花的果枝有些是左手螺旋,有些是右手螺旋,这使我联想到物理学中的螺旋定律,据此,我将其运用于棉花栽培和品种选育,选育出高产品种,提高了棉花产量。希望同学们多到实验田和实验室进行观察研究和创新。

三、要崇尚科学,端正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

做学问是一个从困惑、迷茫、煎熬到最终顿悟的过程。这个过程很少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孤独和寂寞。甚至在一些人看来,在这个充满各种诱惑的时代,专心学术无异于作茧自缚。但正是因为有了今天的作茧自缚,才会有明天的化茧成蝶。因此,希望同学们在学术研究中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学术研究也是一项科学严谨的事业,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浮夸。学术研究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浮躁、浅近、轻飘的学术风气对社会的危害极大。近年来,伪造实验数据、剽窃、抄袭他人成果的学术不端行为屡屡发生,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因此,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实事求是、追求真知,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底线。从开启学术生涯的第一天起就严守学术诚信,树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坚韧不拔,严谨自律的学术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和维护学术工作追求真理、坚守良知的社会形象。

同学们,当前,河南科技学院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最快的发展时期,学校正在顺利实施“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研究生作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你们要自觉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潜心学习,刻苦钻研,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心血和智慧做出无悔于时代的骄人业绩,为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而努力奋斗!

祝同学们学业顺利,活泼健康!

 

上一条:关于填写计划生育调查表的通知 下一条:王清连校长在河南科技学院2012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关闭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办公楼

河南科技学院校长办公室

电话:0373-3040395

传真:0373-3040666

邮编:453003